千呼萬喚始出來! 蘋果 Vision Pro」供應商出列 

蘋果(Apple)WWDC(開發者大會)於6月6日落幕,本次除了有歷年螢幕尺寸最大的15吋新MacBook Air像相外,首款混合實境(MR)頭戴產品「Apple Vision Pro」更是一大亮點,為AR/VR產業揭示具備殺手級應用等級的軟硬體整合方向。
市場認為,隨著蘋果、微軟、Meta、Google等大廠都積極投入在該領域的開發,且有多款終端新品將在今(2023)年密集上市,未來有望進一步帶動技術升級及出貨量,長期商機逐步落地可期。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蘋果首款MR頭戴產品「Apple Vision Pro」正式亮相,定位為空間運算設備(Spatial Computer),售價3,499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約3000美元,預計2024年上半年在美國市場率先開賣。業界認為,蘋果被視為科技產業的「吹笛人」,新品有助指引技術、應用方向,並推動產業長期發展。
除蘋果外,今年還有多款頭戴式裝置將密集上市,包括Sony的PlayStation VR2(簡稱PS VR2)、聯想與高通合作的混合實境頭盔ThinkReality VRX、 Panasonic旗下的子公司Shiftall的PC VR頭盔MeganeX等等,值得玩家們期待。

XR、AR、VR 與 MR差別?

根據Arm在官網上定義,對於強化或取代人們看待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技術,延展實境(XR)是個「概括性」的詞彙。這種技術通常是將電腦文字或圖形覆蓋或融入於真實世界與虛擬環境,或甚至是兩者的結合。

XR 包含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與混合實境(MR)。儘管三種「實境」都擁有共通的功能與需求,但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目的與個別的技術重點。

useMyKeyWord
資料來源: digwin.com,統一投顧整理
useMyKeyWord
資料來源: zooallies.com,統一投顧整理
useMyKeyWord
資料來源:news.tvbs.com,統一投顧整理

蘋果MR裝置供應鏈

useMyKeyWord

台廠在XR領域,以硬體部分著墨最多,目前晶片、光學、組裝、面板...等領域,皆有一些布局實績,惟對業績貢獻仍小。其中,台積電相當看好產業前景,並預期到了2030年,VR/AR裝置內含的半導體產值有機會上看100億美元。

IC製造

useMyKeyWord

在先進製程及特殊成熟製程市場擁有高市佔的台積電(2330)是主要受惠者。「Apple Vision Pro」其搭載了蘋果既有的M2晶片及全新開發的視覺效果專用晶片「R1」,採用台積電5奈米家族生產。而Wi-Fi 晶片、CMOS影像感測器、顯示器晶片、嵌入式記憶體...等代工訂單也都由公司拿下。
IC設計部份,近期蘋果公布的2022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驅動IC廠聯詠(3034)也首次加入當中即便不談論個別客戶的產品進度,但聯詠透露,AR/VR 新品將自第二季開始量產,且訂單也具有延續性。

光學

玉晶光(3406)目前主力客戶就是蘋果,在AR/VR/MR應用方面有光學鏡頭和光學鏡片/稜鏡片等等不同供貨形式。以這次蘋果MR裝置來說,公司提供精密pancake鏡片,過去這類鏡片多用於相機以使鏡頭縮小。隨著蘋果新一代iPhone、MR裝置及各項新產品陸續發表推出,玉晶光看好下半年業績回神。

useMyKeyWord

外傳揚明光(3504)也有打入蘋果MR頭戴式裝置供應鏈或已送樣認證,但公司說法不明。目前揚明光在AR/VR/MR產品線共有3家客戶,其中一家是用於運動員蛙鏡、另外兩家分別提供鏡片與相關零件,量產時間點都是落在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

電子組裝

useMyKeyWord

蘋果最新MR裝置組裝部分由立訊拿下,而其他電子組裝廠在AR/VR/MR消費性裝置的布局上,包括廣達(2382)、和碩(4938)、鴻海(2317)都有涉獵。和碩先前表示,集團4-5年前就已深耕,針對不同客戶有不同的設計與製造。

零組件

新日興(3376)為蘋果金屬精密零件供應商,近年逐漸從軸承切入其他金屬件,並由零件做到模組。由於今年蘋果XR裝置規模不大,且新日興主要交零件,貢獻還不大,不過未來若能做到模組,有望挹注公司新營運動能。

useMyKeyWord

可成(2474)持續布局複合材料、散熱等領域,有機會吃到AR/VR等商機。鴻準(2354)是蘋果筆電機殼、散熱模組供應商;未來若蘋果XR裝置規模放大,鴻準也有機會受惠。

useMyKeyWord

儘管蘋果首款MR裝置主要鎖定開發者,初期出貨量能有限,市場預估2023年出貨量約落在10~30萬台間,不過,蘋果過去在手機、平板、TWS耳機、智慧手錶等領域都引領風潮,仍具有指標性意義。業界認為,若未來XR相關裝置的軟體與服務能有感升級,讓使用介面、乃至於價格更為親民,並且輕便好攜帶,可望更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有機會成為繼2015年Apple Watch之後的穿戴裝置新亮點。

延伸閱讀

製作小組

記者|王怡茹

設計|蔡涵綸